你很迷茫吗?那也比不上罗大佑,徘徊10年之久,才决定弃医从艺

时间:2020-07-22 17:35:24
引言你迷茫吗?如若是,请将它交给时间。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音乐教父”罗大佑,他也曾有着与所有人一样的迷茫与困惑。罗大佑这个表面光鲜亮丽的他,却经受着10年的折磨,才勇敢的去选择音乐这条路。罗大佑
  • 爱情片爱情
    每个人的青春都伴随着迷茫,想好好工作,却不尽如人意;想好好恋爱,却不懂处理感情...其实迷茫不可怕,它本来就…

引言

你迷茫吗?如若是,请将它交给时间。

这个阶段每个人都要经历。

“音乐教父”罗大佑,他也曾有着与所有人一样的迷茫与困惑。

罗大佑

这个表面光鲜亮丽的他,却经受着10年的折磨,才勇敢的去选择音乐这条路。

罗大佑白天做医生,晚上做歌手。

到底是谁让罗大佑彷徨10年之久,才弃医从艺呢?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走入罗大佑的人生故事。

罗大佑

迷茫的抉择

当大陆的年轻人相互传换着他的磁带时,罗大佑其实已经放弃当歌手的决定了。

1985年3月,罗大佑在自己的家中填写着移民美国申请表。

面对着自己生活多年的台湾,在提笔的那一瞬间,他充满了不舍的情怀。

每次要下笔时,他都充满了犹豫。

罗大佑

父亲见到此景,他抓起罗大佑握着笔的那只手,往申请表上摁。

他以警告的口吻说:"你如果选择医生这个行业,你可以晚上做歌手。

但是如果你选择了歌手,那么你医生这个行业可就真的做不成了。"

罗大佑

父亲如此说的原因,也是出于对罗大佑未来的考虑。

一周之后,罗大佑就飞往了美国,并宣布退出歌坛。

而此时的罗大佑在台湾歌坛早已是不可取代的人物。

罗大佑

家庭背景

1954年,罗大佑出生于广东梅县的一个医学世家。

也正是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开始学习医学。

在他家的饭桌上多数都是讨论在医院发生的事情。

在罗大佑18岁时,父亲就开始教他做阑尾炎手术。

罗大佑全家福

这张照片是罗大佑的全家福,照片中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儿女都学钢琴。

罗大佑的父亲喜爱音乐,所以非常注重对儿女音乐的培养。

罗大佑在5岁那年就开始学习弹钢琴了。

在那时,钢琴可不是普通人家就有的新鲜的玩意。

罗大佑

父亲除了为他们买钢琴,还请了一位专业的师傅,来教他们。

就这样,他的父亲将家中的3个孩子,培养的都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这张照片中,你只仅仅看到一个弹琴的身影。

罗大佑

其实在这张照片的背后,都是充满心酸的泪水。

就是靠着这个小风扇,罗大佑经常是一坐就是个把小时。

这张照片中,你看不到的还有一个东西,就是一枚硬币。

罗大佑

在罗大佑弹琴时,父亲总是将一枚硬币放在他的手背上,以控制好手型。

白衣战士,白袍加身

长大后,罗大佑听取父亲的建议,考取了台湾中国医药学院。

学习7年医学的日子中,他也从未放弃过对音乐的追求。

父亲经常对罗大佑讲:"在社会上对医生是很尊重的。在唱歌方面,你也是有天分,也很努力,但是唱歌是无法混饭吃的。"

罗大佑采访

也是父亲这样的话,导致罗大佑在音乐与医生两者之间徘徊决定了10年之久。

音乐之路,唱出人间疾苦

1982年4月21日,罗大佑在台湾发行首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这首歌批判了当时的台湾青年对于现实生活的冷漠逃避和置若罔闻的态度。

录制这张专辑时,罗大佑还在台北仁爱医院实习。

罗大佑专辑《之乎者也》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音乐创作上,甚至在医院开会期间,他都会不自觉的哼出声音。

《之乎者也》一经推出就席卷了整个台湾。

音乐是他用来解剖社会的手术刀。

《现象七十二变》已经被收录到台湾的大学语文课本中。

罗大佑

这首歌记录了台湾城市的发展,人情和道德的变化,唱出了人们在变革时期的困惑。

他用叛逆的形象唱着生活,唱着时代,震撼着两岸的年轻人。

一曲《鹿港小镇》,是他与一位在街边修车师傅的对话,所创作出来的歌曲。

在那时,罗大佑根本就没去过鹿港。

也正是他的歌曲中充满了人生百态,所以才唱出了人们的生活。

他被称为最具历史感的音乐先锋。

他总是以一种酷酷的造型出场,黑色蛤蟆镜下藏着一张严肃的脸庞。

罗大佑

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他要选择一副大墨镜呢?就是因为他是放射科医生。

他是人人都羡慕的双重身份的"愤青",他的存在与众不同,独树一帜。

这样成功的音乐之路,让罗大佑深思起来。

"黑色墨镜"这么顺利,他还要不要再披"白袍"呢?

罗大佑

此时的他开始彷徨了。

每次想到未来的抉择,他都会想起父亲对他所说的话。

枪打出头鸟

台湾歌曲审查机构,官方要求他大量删减批判社会的歌词。

这让罗大佑对台湾歌坛失去了信心。

他坦言:"愤怒应该是一种能量,我把愤怒看的很正面。"

罗大佑

台湾社会变化万千,他觉得我不唱点什么,不写点什么,就憋得慌。

在某天他正在给一位受伤的小女孩的头部缝针。

突然急诊室的门被砰的一声,被人推开了。

内推开的就是当时震惊一时的林宅血案幸存者林奂均。

新闻报道

他在《昨日遗言》中记载:"那个内内外外的气氛,生平仅见,我始终很难忘记这件事。"

当所有人都离开后,罗大佑将这根针收藏起来。

他说,这根针深深的刺痛了他。

比一个缝针照相的医生而言,他更应该做一个灵魂的医者。

抉择

1987年的4月1日,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他说,谢谢你们对我一个医生的栽培。

我一定要做一个我自己觉得开心的事情。

罗大佑演唱会

我正式决定,不做医生,而且我请你们放心,不要因为怕罗大佑没有做医生而饿肚子。

结语

正如刘同所写的书《谁的青春不迷茫》中的一句话:"你会渐渐明白,失败不算什么,因为它好过你曾经主动的放弃。"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