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诡事录》的案件中,八大奇案,无一不是经典,在其中令人耐人寻味的,当属真相背后的人性探讨,将它的善与恶清晰的展现给了观众。
没有谁是天生的罪犯,只是后天的影响造就了罪犯,那些把人性之恶体现的淋漓尽致的故事,让人内心变得异常沉重。
看过这部剧的观众,我想有很大一部分人对甘棠驿这个案件印象深刻,那奇怪的人,奇怪的事,和血腥的场景,加上演员的用心演绎,让它变得格外的声动。
本以为将刘十八捉拿归案,就是这个事件的真相,当兜兜转转再回到这个地方是,那个一模一样的人,那依旧布满着神秘色彩之事,还有鲜为人知的秘密,再一次将悬疑感拉满。
而最后的真相,却是孪生叁兄弟在内耗和外忧的双重压力下,被迫活成了罪犯,引起了人情绪极度的压抑。
甘棠驿案件故事是怎样的
而此时的
卢凌风最初肯定是不情愿的,可又架不住实在没地方可去,于是只能选择走一步看一步,后来便勉强应允了。
接着两人在途经甘棠驿站时,为了暂避风雨不得不落脚于此,从而开启了《甘棠驿怪谈》这个新的篇章。
甘棠驿已经荒废了叁年之久,里面只住着一个所谓的驿卒,人家也曾阻止过卢凌风和苏无名入住,可卢凌风就是不听,于是后来便陷入了新的危局当中。
此篇章实属诡异恐怖,处处透着股令人压抑的气息,不仅有巨蛇现身,差点把卢凌风给生吞,就连驿卒都不是一般人。
后来苏无名带来当地的衙役,欲将那帮为非作歹的官兵拿下,却发现驿站里早已不见了他们的踪影,接着居然看到驿卒在烧火做饭,而蒸笼里就放着官兵们的脑袋。
神秘的驿卒,前后叁波官差,外加
01、
有的人将地狱过出了天堂的日子,有的人却在本就是天堂的日子中堕入了地狱,这是一种悲哀。
在甘棠驿中的刘氏叁兄弟中,兄弟叁人同为罪人,但他们的世界观却天差地别,老大刘十七骨子裡被植入了犯罪的种子,老二刘十八却是一个心性本善之人,而老叁刘十九却从出生就被扔入了蛇窝之中,能活下来已然是万幸。
因此,就是这样的叁人开始了他们不一样的故事,一个成为了无恶不作的坏人,一个因为救赎这个坏人也成为了罪人,一个至始至终都只是被当成杀人的工具。
当真相被苏无名揭开之后,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沉默,我们无法去塬谅任何一人,也无法去责怪任何一人,只能说他们叁人之间的心结貌似成为了他们犯罪的理由。
有时法理和人情真的不适用一些特殊的案件,而要去解释这个结果只能用伦理和道德去审视。
刘十七利用自己的亲兄弟刘十九干杀人越货的营生,而夹在他们中间的刘十八,因为为了维护这份亲情而误入了歧途,导致了将这个家最后的一丁点人情味都丢弃了。
有了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再去看过程中他们到底是在怎么样的思想误区下渐渐的走入了深渊之中。
02、
孪生兄弟是多么好的缘分才能造就的,这样一种出生不知道会让多少人羡慕不已,可我们只是看到了表象之上的幸运,而在之下,隐藏着的是无数的危机,稍有不慎,就会让万劫不复。
当我们在谈论人多力量大的时候,是否会反过来看人多利益少这样一个现实,要知道,这世上大无私者是凤毛麟角的,即便有相同的血脉,也会在既得利益之前,再阳光之人都容易被肮脏影响了。
刘十七就是一个极度自私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连亲情就可以践踏,即便没有这层关系,在看到那些被生活摧残得遍体鳞伤之人,也应该有一份怜悯之心存在。
可我们看到的他在知道自己的亲兄弟还活着但已经变成形如蛇的模样之时,他不仅没有半分的怜悯,反而连他生存的本事都加以利用,这样的人是完全无视伦理的,更别提道德底线了。
之所以这世间没有天生的罪犯,只有外界的影响而入魔之人,大概是因为利益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方式的形成。
其实,我们不可否认,这世上并没有谁真正的能够做到不为名利而往,假如,有一条可以不冒任何风险就可以实现财源广进愿景的路,那么不走这条路的人可以用寥寥无几来说。
03、
利用亲弟无人正常身体与思维的条件,为其创造一个可以唾手可得的财富收入,即便在事情败露之后,依旧可以全身而煺,并轻而易举的将所有罪责推到这个不太正常的人身上,这样的后天条件,又有几人能够把持得住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刘十七心的肮脏面,是为他们叁人之最,这也是看这个案件会让人内心特别沉重的一个塬因。
当我们以为刘十七心理出问题的关键是在于他的贪财,却不知隐隐之间展露了一条比之更加恶劣的线索,那就是嫉妒心。
这世上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与他人同喜同优,多的是见不得别人的好,和在别人遭遇不辛时的落井下石。
人心之所以能用复杂来形容,是因为他至始至终都是为了利己而生的,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用任何东西作为交换,可当我们清醒之后才发现,索取成为了为人处世之法。
只是有的人能够克制,有的人则在无尽的沉沦中毁掉了自己。
04、
在剧中,我们在刘十七被捕后说的那些对于刘十八的话,看到的是无尽的恨意,恨因为有他的存在而让他可占有的资源变得更少,这其中有亲情的占有,有物质的占有,更有精神的占有。
他把自己如今的遭遇全部都归结于他人身上,那些如果没有他我应该变得更好的观念成为了他立世之本,也是他妄想拿来赎罪的理由。
这样强烈的嫉妒心,让刘十七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恶,和大多数罪犯一样总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来圆他的罪行。
我们知道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并不是因为他在某一个时间段就突然开悟了,一定是遇到真正的事情后,才会去总结这个果产生的因。
正如刘十七也是在遭遇了矛盾内心冲突之后,而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而促使他走这条路的并非自我认识的形成,而是外界给它展现的是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他想去打破这个迷局,却成为了入局最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