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们向往着追求轰轰烈烈的爱情,幻想着自己可能像白娘子为爱可以水漫金山,可以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为了爱情超越一切偏见,可以像小美人鱼那样为爱可以甘愿化作飞沫。
可是,爱情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幸福也有很多表达方式,如山洪般拥有摧枯拉朽力量的爱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爱情、幸福更多像涓涓细流一样润物无声。

它非常平凡,平凡到仿佛一颗一颗的水滴,不仔细品尝你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平凡并不代表不珍贵,你的毫不起眼的生活剪影可能就是别人寸阴若岁守望却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便讲了这样一个关于爱情、人生和时代的故事。你现在正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便是被时代牵累的男主人公苦苦渴求着的梦想的样子。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那灰暗的十年如今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伤痛的印记永远不会在被伤害的人心中抹去,那伤口现在看起来还那么触目惊心。

希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支撑生命的安全力量
男主人公陆焉识在归来后看见日思夜想的妻子,数十年未见的女儿,满心欢喜地迎接着原本就应属于自己的其乐融融的家庭。
不幸的是,时代虽然走向暖春,他的家庭却早已物是人非,自己所深爱的妻子已经精神错乱不认识自己,未前途光明的女儿做了一名普通女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认识我。

对于陆焉识而言,明明幸福尽在眼前而且唾手可得却永远只能对着自己深爱且深爱自己的妻子面前扮演一个陌生人。
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痛彻心扉的悲伤却依然心怀希望,一次又一次唤醒妻子失败,一次又一次卷土重来,哪怕到最后心灰意冷成常态却依然选择坚持陪伴。
失忆且精神错乱的妻子,即使已经丧失了正常人的精神意志却依然靠着希望生存着,丈夫十五号回来已成为她黑暗之中唯一的光,人都活在希望之中。

残酷的是代里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丹丹,陆焉识的女儿,导致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之一。
客观的说,没有她的"大义灭亲"举报父亲故事可能会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作为观众来说,她确实是一个令人生厌的角色,但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丹丹的角度来看,她的行为完全合情合理。
在一个扭曲残酷的时代里,谁不是受害人呢?在一个人人狂热扭曲的时代,在一个没有规则法律黑暗的时代,在一个扭曲人性漠视生命的时代,谁又能做到独善其身呢?谁又能不被时代里狂舞的尖硬的碎屑所伤呢?

人终究是社会里的人,是在人之间生活的人,仿佛长河里的奔腾的浪花,去向哪里并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陆焉识、冯宛瑜俨然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但丹丹又何尝不是呢?
从小缺失父爱,也因为这个在逃的父亲使自己和母亲倍受歧视冷眼,因此她格外努力,想要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出卖这个"无能且无耻"的父亲也在情理之中。人总是要找寻认同感的,单纯的她以为举报父亲就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但结果却是在背叛组织和背叛母亲的双重煎熬里负重前行。
对于残酷时代里的弱者请不要恣意贬损,毕竟没有人能在狂乱的巨流中完好无损。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况且眼前不只有苟且,还有那细腻而又平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