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中悍刀行》中有一个叫陆诩的瞎子谋士,在永甲巷与
这句话后来的徐凤年也说过,以徐凤年的性格来看,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借口,反而觉得徐凤年说的可能是真的。以我个人眼光来看,陆诩虽然有才能,但当时的徐凤年如果选择带走陆诩所获得的好处未必能够有多少,甚至带走陆诩很可能会给北凉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和前一批谋士对比,陆诩和谁最像?
而且之后徐凤年也给陆诩留下了退路,陆诩被召的时候,徐凤年曾经差人问过陆诩是否愿意来北凉,被陆诩拒绝了。陆诩的身世决定了他的归属,和他所在乎的,所谋求的。徐凤年可以给他,但是北凉没有他的位置了,所以他只能在太安城。
而且当时的北凉却被多方所忌惮,各方势力对于北凉的监视不会少,带走陆诩无疑会让北凉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也就是说徐凤年即使带走陆诩,也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的价值,而且还会被各方势力更加提防。带走陆诩,明显不是一个好选择。于是就有了后来把陆诩放漏给了靖安王,拍大腿说走眼了的事。
可是把陆诩送去给靖安王,北凉所获得的利益要比把陆诩带回清凉山来的划算得多。不但让各方势力的目光不会集中在北凉,同时也卖给了陆诩一个人情。更是让靖安王有了一段可以恶心离阳的时间,让离阳的目光不止专注在北凉身上。
虽然当时的柿子可能没想那么多,但是送走陆诩的行为未必只是惜才。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陆诩被朝廷拉走是早晚的事。虽然以陆诩的性格在其位,必为其谋,可是谁又说得好为其谋的陆诩会不会记住徐凤年的一份香火情?
徐凤年是唯一一个知晓陆诩才智却不加勉强,既有引荐之恩,又为其安排了后路的人。以国士报之,那句话说的可不一定就是靖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