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是由黄轩 、陈赫 、杨采钰 、李溪芮 主演的年代动作剧。
该剧发生于1949春天,讲述了
对于年代戏观众的要求是很高的,从服装、场景、人物造型、道具等等,有一点失误都会引发强烈的反感。
但是,有些观众明显对于年代戏要求太过了,总是要鸡蛋里挑骨头,不禁发问1949衣服有这样新潮吗?发型居然可以赶超现在?用所谓的上帝视角对细枝末节指指点点,貌似不挑出毛病浑身难受一样。
小编看剧的时候发现有两点弹幕吐槽很厉害,如果这些弹幕观众稍微懂点历史,也不至于啪啪打脸。
第一、传真机。
社会部
这时候很多弹幕都是:那个年代有传真机吗?甚至有人调侃:再发一个微信定位好不好。很多人对1949年有传真机表示怀疑,但是那个年代确实有传真机。
1842年,英国人A·贝恩提出传真原理。传真技术比电话发明还要早三十年。
1907年11月8日,法国的一位发明家--爱德华·贝兰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了他的研制成果——相片传真。
1913年,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用于新闻采访的手提式传真机。
1925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研究所研制出高质量的相片传真机。
1926年正式开放了横贯美国大陆的有线相片传真业务,同年还与英国开放了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相片传真业务。
所以针对剧中说的传真文件照片是不用怀疑的。美国有的东西,国民党一定会买来,然后被我党缴获使用。对于有些弹幕观众的质问,我想说不是没有,是你没有去了解,有时候多动动手指查资料,比一头雾水的发弹幕要有水平。
第二、20万一个蛋糕。
剧中苏文谦(黄轩饰演)为了给小雪过一个生日,不让其他的同学说小雪在骗人,不惜斥资20万买一个白雪公主蛋糕。
有些弹幕观众不假思索的就发问:20万一个蛋糕太贵了,剧情不合理。其实但凡有点常识的观众都知道那个年代通货膨胀很厉害。20万一个蛋糕属于真实还原年代场景。
《瞄准》剧中使用的是金圆券,因为松江刚刚解放20天。金圆券是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
当时国民党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时期,法币急剧贬值,为挽救其财政经济危机,维持日益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决定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
兑换比例是: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130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65000倍。最高面额从最初100元,到后来50万、100万、500万一张面额。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纸。
广东地区当时把金圆券叫做“湿柴”,当柴烧都费劲。
《瞄准》剧中20万一个蛋糕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只是苏文谦刻一个木雕才2000元,买一个蛋糕需要刻100个木雕。最后是当了一些东西才买下了蛋糕,不得不说“牧鱼”是个“好爸爸”。
第三、唯一值得吐槽的地方。
剧中要说有一点可以吐槽的就是,曾经洞察能力超强的曹科长,居然被
崔九假装蛋糕店送货人员,去公安局把“炸弹蛋糕”送到了曹科长手里,开口就是:“苏先生订的蛋糕。”苏文谦一直都在使用化名“曾思过”,两次签单子也都是用的曾思过的名字,就算曹科长没有注意,也应该有所察觉吧。因为苏文谦一直没有承认自己就是“牧鱼苏文谦”,崔九说苏先生的时候,曹科长就没有一丝察觉吗?
虽然这个是为后面发现炸弹埋下的伏笔,但多少有一点牵强。(个人认为都不是事)
不过《瞄准》这部剧真心不错,只要陈赫不笑,一切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