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梦想现代化都市的生活
可现在的感觉我不知该怎么说
这里的高楼一天比一天增多
这里的日子 并不好过
——王迪 《忧心忡忡者说》
1988年,峨眉电影厂导演米家山跟厂长拍了桌子,“如果这个电影纯利润达不到40万,我就两年不拍片,工资也停发!”
让米家山如此激动的,是王朔发表在《收获》上的小说《顽主》,他认为这个故事拍出来肯定能火,这才敢跟领导下了军令状,也是全中国第一份“导演责任合同”,“片子成本60万,我还你100万。成本80万,我还你120万。要是赔钱了,就停发我两年工资,停止拍戏两年。”
厂长捧着杂志看得一头雾水,“这个叫王朔的写的什么玩意儿,要主线没主线,要情节没情节,就是三个分不清谁是谁的人在胡侃”,虽然反对意见不少,但是米家山签的军令状堵住了别人的嘴。

花5000块钱买下王朔的剧本后,因为上一部片子被毙,一年没拍片的米家山决定大干一场,他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叫喊,“我就想跟你们对着来,怎么好玩我怎么拍,我就拿你们开涮。”
在如此叛逆的指导思想下,选演员的标准可想而知,帅哥贤妻那种类型的一概不要,专挑长得有特点的演员,于是,跑龙套的葛优 、仓库管理员梁天 、大一学生马晓晴 和远在四川的张国立都被米家山聚到了一起。
一个“疯了”的导演和几个不知深浅的年轻人拍出了这部无法复制、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的讽刺电影——《顽主》。
1 都赶上了的葛优
如果不是《顽主》,在全总文工团跑龙套的葛优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出头。插队养了两年猪回到北京后,葛优把表演院校都考了一遍,全部落榜。
他爸葛存壮老爷子看不下去了,托关系让他进了全总文工团,但是跑了十年龙套还没有要出名的意思。直到现在,葛优还在纳闷从天而降的好运,“当时怎么就选上我了呢?”

其实,米家山选择葛优演杨重只用了十分钟,他一看照片就觉得这个人肯定很幽默长得也怪,就给他定了北京到成都的机票,那是葛优第一次坐飞机,降落的时候吓了他一大跳。
到了剧组,米家山见到了有点结巴、说话总是慢半拍的葛优,更加确定他就是杨重的不二人选。葛优在片场特别活跃,一句话能想出好几种说法,哪怕一句“我走了”他都会颠过来掉过去不停地换重音,他松弛的状态让有点儿放不开的张国立很有压力。
其实葛优也有紧张的时候,这就是他和侯耀华神侃“万人大餐厅”那场戏,因为是现场同期收音,葛优感觉跟在舞台上演戏似的。

10岁就成为童星的马晓晴也找导演抗议,说没法再跟葛优拍戏了,因为有场戏拍了四条,葛优每一条表现得都不一样,马晓睛完全跟不上他的节奏。
葛优回忆当年的拍摄经历,仍然满脸笑意,“特别开心!那故事里的人吧,就是我身边的人,演起来不费劲。”

葛优觉得杨重是顽主中的一个小人物,性格闷骚但讲义气,办事周全不出格,所以替人约会的任务可以放心交给他。葛优说他生活中没有杨重那么贫,平时爱好模仿电影里的台词说话。
葛优凭借《顽主》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虽然没得奖,还是把他高兴坏了。一次骑车经过木樨地时,葛优听见有人朝他喊了一声“杨重!”,虽然表面风轻云淡,心里早乐开了花,“哥儿们终于出名了”。
《顽主》之后,葛优和冯小刚、王朔、赵宝刚成了好朋友,接连出演了《围城》《过年》《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霸王别姬》《活着》等作品,成了影视黄金年代的标志性人物,还出了本书,书名叫《都赶上了》。
2 小眼睛梁天
梁天的经历跟葛优很像,高中毕业他参军到部队担任二炮手,复员后也是考了一圈儿表演学校都没考上,母亲托人让他去服装厂看仓库,一待就是8年。后来才在陈佩斯父子的电影《二子开店》里演了“麻秆儿”一角。
在《二子开店》片场,不认真的梁天被陈佩斯大骂,“你这个业余演员演完了该干嘛干嘛去,你就是个跑龙套的命!”

一年后,梁天的女友孙凤英得到出演《顽主》里文艺女青年林蓓的机会,她把梁天也推荐给了导演,吊儿郎当的梁天就成了马青,米家山说,“马青是个什么事都跟在后面起哄的人,梁天正好就是这个形象。”
《顽主》之后,小眼睛梁天成了职业演员,几年后《我爱我家》里的二叔贾志新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
3 浓眉大眼张国立
张国立本来是《顽主》的副导演,于观的角色定的是谢园,但是谢园档期排不开,只好让浓眉大眼的张国立顶缺演了于观。
跟葛优、梁天比,张国立的表演经验最丰富,他那时已经拿过梅花奖,被称为“西南第一小生”。

可是,演了很多正剧的张国立一开始适应不了《顽主》的痞气,老放不下男一号的架势,在葛优、梁天的协助下,他才慢慢地找到了感觉。
在拍翻栏杆被交警叫住那场戏时,张国立表现了让人捧腹的幽默,他说自己是安定医院刚跑出来的病人,让潘虹演的丁小鲁来领人,临走还对询问二人关系的交警说,“我是她舅舅。”
拍完《顽主》,张国立成了北漂,他跟“作家宝康”的扮演者李耕合伙拍了几年MTV,屠洪刚的名曲《霸王别姬》就是张国立他们拍的。
《宰相刘罗锅》让张国立熬出了头,也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微服私访记》。
4 手绢柜台组长马晓晴
在选择“手绢柜台组长刘美萍”的人选时,米家山想起了一部名叫《让世界充满爱》的电视剧,剧中有个有点傻又真诚的角色,扮演者就是马晓晴。
于是,他把《顽主》的剧本寄给了当时在上海戏剧学院念大一的马晓晴。几天后,马晓晴的回信看笑了剧组的所有人。
在信中,马晓晴言辞霸道地说,“刘美萍必须由我演,否则我就拿把刀,杀上峨眉山。”末了,她还在信中画了一把刀。

上戏规定大一学生不许外出接戏,但为了《顽主》,马晓晴直接退了学。据米家山回忆,“她现场把握特别准,吃冰淇淋那场戏一条就过了,我在旁边看着都是种享受。”
几年后,跟姜文合作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让马晓晴成为当红演员。

5 回不去的1988
拍着拍着,米家山发现王朔小说的情节不够,就临时加了一场T台走秀的戏,那场戏是在国展拍的。
今天看来,影片中的这场T台秀依然非常前卫,剧组从模特队、健美队、话剧团、歌舞团请的演员,扮演工人、农民、地主、五四学生等各类角色,甚至还在台上蹦迪,有一段戏还因为太敏感被剪掉了。

这场戏因为装错胶片重拍了一次,因此拍到最后只剩400尺胶片,剧组已经没钱了,米家山把剩下的人召集到一起,用最后几盏灯开始拍这场结尾的撞车戏,他跟演员和工作人员说,没胶片了,必须排练好了一条过。
实拍时,导演竖着耳朵听机器“咔咔”作响,每个镜头都是一遍过,等胶片最终转完的时候,大家彻底放松了,好不好就是它了。

1988年电影正式上映前,米家山在北京电影学院的给学生们提前放了《顽主》,让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满意可不容易,因为人人都是文学青年,平时没事儿都读尼采。那次观影中途响起了数十次掌声,同学们笑着向导演祝贺,米家山激动地想,“这辈子就拍这一部片子也值了。”
《顽主》在当年的金鸡奖获得六项提名,但113万的拷贝收入还是让米家山被扣了两年工资加停拍两年,九十年代后期,这位才华异禀的导演渐渐淡出了影视圈

《顽主》公映后,有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说,“好羡慕这些人,无忧无虑”。八十年代是个似乎要开放,但是又有好多条条框框管着你的时代,所以33岁张国立,31岁葛优,29岁梁天的肆意叛逆,才会那么让人向往。
多年后,当冯小刚拍《私人订制》的时候,葛优还是扮演杨重,但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于观和马青,取而代之的是跟自己差了一代人的白百合、李小璐,葛大爷在心里想,“好歹给我个刘蓓啊”。
2012年底,《顽主》时隔24年重新放映,那一天,电影院外排起了长龙,就像电影结尾三T公司门口排起的长队一样,看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哥们儿还是喜欢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