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自从《乘风破浪的姐姐》开播以来,内地影视娱乐开始掀起一股向女性题材拓展的潮流方向,开始展现熟龄女性的美,该综艺也激发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
近来,《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两部女性群像戏同档播出,由于两部戏分别聚焦于二十岁、三十岁两个年龄门槛的女性生活,自上线以来,持续在社交平台上发酵,连续“霸榜”热搜。其中《三十而已》目前豆瓣评分达8.1分,口碑十分之高,《二十不惑》评分7.3分,热度也是居高不下。
这些体现女性群像的电视剧、综艺为何会如此受欢迎?本文主要通过这些大火的剧集综艺,来讲讲”女性群像“IP爆火的背后。
“她经济”崛起,女性群像受到追捧
自她经济崛起后,国内影视内容的创作的方向逐渐趋向于女性。电影方面也开始出产一些女性电影,剧集方面更多的也开始往女性向剧集发展。随着影视创作的不断完善改进,女性向的表达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成熟化,主要出现了大女主、双女主以及女性群像戏这三类常见表达方式。
不过,最开始的大女主剧集并非是为了迎合她经济应运而生的,尽管当时80年代的《武则天》,以及00年代初期的《大长今》都属于此类作品,但是当时没有得到重视,也因此没有形成产业化。
进入10年代后,《后宫·甄嬛传》《
但这些大火的“大女主剧”,在角色塑造上,往往试图打造一个完美的女性角色。“她”往往是强大的、深情的、善解人意的且有智慧的,她们剧中每个人的结局,似乎都是好的,无一不是成为了帝王的爱人。但是这种通过男性的价值去凸显女性价值的电视剧,往往所谓的“大女主”其实格局很小。
不同于曾经风靡的“大女主”形象,在《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中,男性角色不再主导故事发展的绳索,而是通过注重挖掘女性最内在的点去并凸显女性力量。
“创造不完美女性的形象,只是为了让观众看到,不完美才是常态。”从这句话中,我们其实就可以理解《三十而已》三位主角的人物基石所在。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只有基于不完美所产生的真实感,才是与普罗大众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一直以来“大女主剧”中所缺失的重要一点。
聚焦女性焦虑,引起社会共鸣
不管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女性的年龄永远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而这些不管是综艺还是电视剧,都通过聚焦不同年龄阶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揭示着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几个重要的人生节点的时候,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和焦虑。
他们从本质上透视了女性工作、生活、情感、社交等方方面面。例如“姐姐”们为30岁以上女性发声,通过30岁以上姐姐们的追梦故事,为观众深刻展现了成熟女性的魅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女性观众的年龄焦虑。
“二十”“三十”在创作上也更进一步,总体脱离了以往偶像剧的美好的气质,而是走向了现实主义的道路。《二十不惑》以四位即将大学毕业的女生为主角,通过融入许多现实话题,讲述了他们即将进入社会时所遇到的快乐与烦恼。
而《三十而已》则通对30+女性情感生活的剖析,讲述了三十岁又美又飒的顾佳、王漫妮和钟晓芹在面对三十岁时所经历的感情坎坷,以及酸甜苦。这就使得观众们与剧中主角的越发感同身受,从而收获了情感共鸣。
这两部剧最让人舒服的一点就是,他没有试图去虚造一个完美的角色,而是以年龄为切入点,通过写实的故事,获得了观众的情感认同,也因此引爆了“她经济”下影视题材的热度以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