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噪音》(Ruido)是一部西班牙语的墨西哥剧情电影,最主要是透过一个受害者亲人的视角去审视发生在墨西哥的犯罪和暴力,同时也是在讽刺以及抨击社会大众、当局对国家犯罪行为的漠视,这些受害者家属所抗争的的是反对当局腐败行为。
《嘈杂噪音》IMDb评分为:6.2 / 10,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的题材,而且也觉得是很重要的议题探讨,《嘈杂噪音》剧情大纲为一位女儿「黑儿」在几月前失踪的母亲,事实证明警察当局的处理方式对失踪案根本没有真正的帮助,在瑚莉雅继续寻找女儿的过程中,瑚莉雅瑚莉娅遇到了更多经历过类似损失的母亲、姐妹、女儿和其他妇女,使她暴露在根深蒂固的腐败、暴力和创伤中,《嘈杂噪音》让我们可以知道失踪案不是个案,而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的黑暗现象」,撕裂墨西哥许多人的生活。
《嘈杂噪音》里面呈现,墨西哥政府既无能又粗心,不管是当局或是政府官员,完全没想过自己的「错误」给受害者家属造成了如此大的痛苦,《嘈杂噪音》非常浅白并且有力的在描绘警察并不真正关心失踪的受害者。并且透过瑚莉雅找女儿的过程中,编剧导演选择用渐渐放大受害者家属只能寻求非法的方式、人脉来找寻失踪的家人,这也讽刺地在抨击当局不仅不是人民的依靠,还是把受害者家属推入深渊的「共犯」。
其实我本身对墨西哥的政治历史或是风俗民情、社会状况了解,《嘈杂噪音》并没有深入到助长我们所看到的危机和暴力的细微差别或核心问题中,这部分我觉得还好,因为从电影内容中编剧导演是利用瑚莉雅找寻女儿的过程中「观察」与「经历」各种危机、困境,所以在片中的谈话比较多是围绕在情感的堆叠而不是历史解释,因此观众不需要担心看不懂编剧导演想要表达的信息。
我一直在想《嘈杂噪音》片名的意义,在画面中有几幕是瑚莉雅大叫但并没有叫出大声声音的画面,就那种情绪而言,你肯定能感觉到,这画面非常有效,观众能感受到这角色的愤怒和内心痛苦张力,这是一种疲惫的愤怒,并且夹杂着悲伤和无助,我觉得她的痛苦也不是因为失去女儿而已,更是一种封闭感,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永远失去了女儿,所以在瑚莉雅脑海中都是挥之不去的「噪音」,然后电影内容里也有几幕是特写其他失踪者家属的画面,这也象征着更多的人正在遭受同样的「噪音」。
另一种解释是失踪者家属对外的怒吼根本是「噤声」,因为当局、外界都选择对他们的声音选择漠视,使得这些家属想要传达的愤怒和无奈就像是「无声」一样没被听见。
《嘈杂噪音》选择呈现更多受害者家属的痛苦来放大更多悲伤与无奈,在支持团体中,他们彼此说着「你并不孤单」成为力量和悲伤的源泉。我觉得《嘈杂噪音》中将悲伤面孔的特写镜头带着强烈的绝望情绪,看着那些母亲们因痛苦和愤怒而爆发的表情,他们身上也还有疲惫的痕迹,观众会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那些事感到无能为力,甚至感到恼火。
老实说我本来一开始还觉得《嘈杂噪音》重复性结构和对悲剧的描写(因为当中有许多一样式失去家人的家属说着他们的悲伤和失踪者的名字),但后来我发现其实编剧导演这样的手法是反映这些人正在经历的事情,这是发生在每分每秒不同人的身上,在社会中每个角落都频繁和广泛地发生这种悲剧,这也是为什么《嘈杂噪音》会很多重复在讲这么多失踪者家属的内心~
在《嘈杂噪音》的结局中,瑚莉雅来到一场抗议活动中,这场戏的充满蛮令人不安的过程,因为有蛮多的镜头是带着观众置身于一场混乱之中,然后当事情变得丑陋时,观众会亲眼目睹政府和执法部门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嘈杂噪音》结局完全让观众感受到厌倦了这一切,就跟瑚莉雅本人一样,因为执法部门不去抓坏人,却是来这里禁止他们发声。
《嘈杂噪音》整体来说是透过一个案件来带领观众共鸣的方式传达它的观点,观众从内容理会确信电影中这些内容案件真实存在,并且很值得研究和反对,我觉得《嘈杂噪音》和我想像不一样的是我以为重点是找到女儿,但《嘈杂噪音》的重点其实是著重在「这些失踪者家属无可奈何」以及「抨击当局腐败」,在观点上是蛮特别的,然而《嘈杂噪音》当中确实也少了点娱乐性,因此对某些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