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 翁子光
编剧: 翁子光
上映日期: 2015-12-03(中国香港) / 2015-04-06(香港国际电影节)
片长: 120分钟(导演版) / 98分钟(香港)
又名: Port of Call
《踏血寻梅》上映于2015年,改编自2008年轰动一时的王嘉梅命案。
电影获得了同年香港金像奖的13项提名,并夺得了所有表演类奖项,即影帝影后,最佳男配角和女配角,以及最佳新人,同时还夺得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
影片导演编剧都是翁子光,摄影则由杜可风掌镜。
影片的剪辑如同碎尸一般,将案发前两年,案发时,以及案发后两年三条时间线拆散,再拼接,期间还有闪回中的闪回出现,第一次观看会觉得松散及令人费解。
这诸多碎片剪辑中,电影主要围绕王佳梅(春夏 饰)、丁子聪(白只 饰),以及臧Sir(郭富城 饰)三个人物建立了三条故事线。

11分钟就破案,但导演依旧有话要说
臧Sir的人物线主要体现了导演本人的视角。
可以看出导演尽力让这个人物往王佳梅和丁子聪那边靠拢,将他描绘成落魄的中年单身汉,片尾时出现臧Sir住所的场景,是昏暗破旧的楼房,这个人物从形象到所处的环境都是不大体面的,这样可以让这个人物在探案过程中较能理解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处境。
此外还加入了父女情节,为的是让臧Sir在王佳梅的故事线中自动代入父亲身份,取得共情。尽管如此,从整体结构来看,臧Sir这个人物还是相对薄弱一些。

而他除了作为一个人物,同时也承担着导演个人的视角。
电影在第11分钟(导演剪辑版,全长120分钟)时就已经揭露凶手就是丁子聪,并将犯案手法大致查明。如此摒弃类型片的元素,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这不是一部悬疑片,也就表明导演对探究凶手是谁的过程并不感兴趣。
片中臧Sir在案件告破后仍坚持追查,他对丁子聪说,他想知道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这句话或许就是翁子光拍这部电影的动机。

跨越阶级的美好结局只发生在故事里
王佳梅和丁子聪两条故事线用了很多篇幅表现他们在社会底层卑微的生活。
王佳梅的身世和职业本就足够体现这点,而电影中出现的那几个她的同行,入行的原因只是为了看偶像的演唱会,所以即便她们跟王佳梅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但双方仍不属于同一阶层。
王佳梅生活中可留恋的东西并不多,所以即使失去一切,她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电影开始不久,王佳梅在课堂上看到同学割腕,却袖手旁观,老师指责她没有及时报告,这样可能会导致同学无法及时获救而死亡,但在她眼里,死亡并不完全是不好的事情,正因为她有此想法,才会坐视不理。

另一方面,老师发现情况后,第一反应是骂王佳梅,体现出王佳梅在同学和老师们心中的地位,这样的环境早已令她心生厌倦。
导演剪辑版中,最后一个章节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那是一部小说,也有同名改编的电影,王佳梅应该是听过这个故事并且深受感动的。一个人会被一个跨越阶层的爱情故事打动,极有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中得不到这方面的满足。
王佳梅喜欢的那个玩游戏机的男生四眼济,从一开始就跟他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在对方的女朋友面前被羞辱,是王佳梅遭受到的致命打击。
她在为丁子聪服务时将耳环扔在地上,表示她连模特梦也一并放弃了,就连地上的圣经也无法拯救她,因此她从容赴死。

被害者与加害者互相取暖
王佳梅此前一直很想搬出来自己住,也许这样会自由一点,而丁子聪正好处于这样的状态,显然他的生活并不惬意,这也有可能是王佳梅搬出来后的结果。
丁子聪独自居住在逼仄的小屋里,他的情绪总是很不稳定,具体表现在对待强势者则易怒,对待弱势者则有保护欲。
比如他可以正面刚那个呵斥他的雇主,但对邻居阿婆的小猫却爱护有加,导致小猫很喜欢去找他。
神童开虽然身材比他瘦小,但他偷看李慕容上厕所,这是男女冲突中处于强势的一方,所以他照样揍他。
最后轮到王佳梅,这大概是他认识的人中最特别的一个弱者,而他也用最特殊的方式保护她。

丁子聪和李慕容的关系非常像王佳梅和四眼济。李慕容从一开始就瞧不上丁子聪,但不同的是,李慕容本质上和丁子聪是同一个阶层,她被富豪玩弄之后,带着报复心理玩弄了丁子聪。
同病相怜让丁子聪和王佳梅相互抱团。当然,如果电影再用多一些篇幅来表现两人之间的情感认同,则会让命案在跳脱出道德层面时现得更顺畅一点。
丁子聪说他讨厌的是人,大概是因为人要分阶级,而他不想王佳梅是人,于是选择了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帮助她脱离底层。

除了猎奇,还能关注什么
《踏血寻梅》有着反类型的意图,电影一开始有段小插曲,臧Sir坐在警车上,看见对面的同事表情不对劲,马上问是不是女朋友被抢了,同事很惊讶他居然说对了。
按照类型片的套路,这里大概会像夏洛克那样,臧Sir通过他观察到的蛛丝马迹,精巧的推理,得出这个结论。但影片里臧Sir马上承认,只不过是别的同事提前告诉他而已。
如果这段开头属于暗示,那么11分钟就破案则明示了影片将不会把篇幅耗费在悬疑片式的推理上,而意在通过这种反类型的处理,告诉观众在面对这样一宗案件的时候,除了关注过程中的猎奇部分,也应该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切为什么会发生。

一桩碎尸案或许并不是简单地用变态两个字就能概括,受害者与加害者都不是凭空出现,像快闪一样,把最奇情的部分贡献给大众,然后又凭空消失。
这背后关系到二者的出身背景,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层层堆叠,直至酿成灾祸。
《踏血寻梅》基于这一思路,带着观众踏过了具备感官冲击力的斑斑血迹,去寻找藏于深处的,更接近真实的梅。